擁抱祢我他,活現神的家
- 成為宣教的群體
經文
耶穌又對他們說:「願你們平安!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
(約 20:21 )
 
擁抱祢我他,活現神的家
- 成為宣教的群體
經文
耶穌又對他們說:「願你們平安!父怎樣差遣了我,我也照樣差遣你們。」
(約 20:21 )
 

文章內容

  丁韙良於1827年出生在美國長老會一位牧師家庭,大學與神學畢業後,被長老會差派來華。1850年,與新婚太太抵達中國寧波展開宣教工作。寧波是長老會在華第一個宣教區,於1844年已建立,所以當丁氏夫婦到任,宣教區已稍具規模。

  丁韙良語言學習能力很強,很快就學會寧波話並能流利講道。聽眾對他的講道反應熱烈,常在離去時發出「聽道比看戲還有趣」的讚歎。他後來將講稿彙集出版《天道溯源》,這書嘗試將儒家學說與基督教思想融合,辯說兩者並行不悖以勸人信主。這本書廣受歡迎,亦成為新到的宣教士語文和訓練教材。不過丁韙良的宣教果效並不佳,真正願意信主的只有寥寥數人。

  丁韙良是反傳統的宣教士。有記載他不與其他西教士聚居城外,選擇搬到城內與普通百姓一起生活;他的家門晝夜敞開,其妻子成為中國婦女的閨密;堅持信徒可以在禮儀中向孔子像敬禮,如此種種破格的做法使他與其他宣教士不太咬弦,亦因此令差會對他這種過份遷就中國文化的宣教策略屢有微言。丁韙良曾因與他人的分歧而嘗試申請另設傳教點但被差會駁回,這也促使他日後脫離長老會另闢宣教途徑的導火線。

  1860年代,正值清朝大力推動洋務運動的時期,丁韙良認為這是有利宣教的契機,若能得到清政府認可,就能以由上而下的方式,即先贏得中國的知識分子,改變他們的世界觀,為中國全國能接受福音鋪路。憑藉其曾任美國使團的翻譯人員和曾參與簽訂天津條約的身份,使他能與中國高級官員打交道,後來受到清廷的器重,1865年開始在北京同文館中任教,4年後擔任總教習,專責教授各國外語、科學及國際法等科目。他作為清廷官員接近30年之久。

  丁韙良將其一生奉獻予中國,在中國服侍長達60多年之久,是其中一個服侍年期最長的宣教士,1916年以接近90歲之齡在北京逝世及下葬。

  丁韙良主張以由上而下的方式宣教,有點像明朝時代的利馬竇,這個做法到今天也存在著爭議,若論成效,他或許未能帶領很多人信主,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、西學引進中國、基督教與中國文化之對話與融合等面向上有著卓越貢獻,這是不容置疑的。也許這也是上主的心意,差派不同類型的宣教士到中國,在宏觀和平民的層面服侍以改變中國,叫人歸向祂。